我的系統不正經

瘋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,陶藝勻工作室之中,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七百三十壹章 做到最好

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38

  馬承繼誌得意滿,打算大幹壹場,而此時的陳文哲也想著大幹壹場。
  他為了景雲鐘的制作,準備了太長時間。
  就連開發區那邊的廠區,都準備好了鑄造車間,可惜壹直沒有啟用過。
  現在好了,他先熱身壹下,修復三間青銅器,再開始鑄造景雲鐘。
  當然,之前的小打小鬧,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  有著押運車押送,速度還是很快的。
  所以,中午時分,陳文哲就來到了新的廠區。
  相比瓷器工坊那邊,這邊就要冷清的多。
  進入廠區,立即有幾名工人過來。
  這就是有著壹名合格的職業經理人的好處,李金鯉把什麽事情都想在了前面,並且做好。
  這些工人的年紀都不小,都是壹些老鑄造工人,是之前李金鯉就雇傭來的。
  之前壹直沒事做,這些工人就在適應電熔爐等工具。
  現在老板來了,這些工人都活躍起來。
  對於工人來說,每天無所事事,他們反而心中不安,感覺這份工作幹著不踏實,好像廠子隨時都要倒閉壹樣。
  現在有事情做了,他們自然高興。
  卸下三件青銅器,等薛建明的人撤走,陳文哲才有空觀察身邊的六名工人。
  雖然這些人都有著四五十歲的年紀,但是看著都很壯碩,壹看就是幹鑄造的,有勁!
  “老板,我們這是要幹什麽?”壹名年齡最大的,最先開口道。
  “先修復壹下這些青銅器,再開爐鑄造幾尊銅像,最後是鑄造壹口大鐘,這些可都不簡單!”
  陳文哲微笑著解釋了幾句,主要是把之後的工作交代清楚,讓他們心中有數。
  “修復青銅器?這些是古董吧?我們不會做!”又壹名工人開口道。
  “沒事,妳們給我打下手就好。”
  陳文哲的視線,落在了眼前的壹口大銅釜之上。
  這壹只保存的還算完好,只是缺失了壹只耳朵。
  心中早就有數,陳文哲立即指揮工人,幹了起來。
  經過長時間的準備,廠裏的原材料已經準備了很多,具體使用哪些,全看陳文哲。
  現在要給大銅釜補壹只耳朵,自然不會很難。
  先小心的去銹,再找來壹張銅板,經過裁剪打制,用環氧樹脂進行粘接。
  最後經打底作舊,立即使得修復部分與文物,達到天然如初的效果。
  銅鼓的修復也是壹樣的程序,主要是為了好看,又不是實用,所以,復制三足蛙,貼上去就好。
  在這個過程當中,都要先去銹,再補缺、打底,最後還要做銹。
  銅器最難的是補缺,至於修補紋飾,對於陳文哲來說,反而沒有什麽難度。
  指揮著六名工人,做壹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這麽壹做就是半個月。
  這壹段時間,有著六名熟手幫忙,他修復青銅器的速度,比預想的還要快速。
  只是用了半個月,就已經基本讓三件青銅器煥然壹新。
  而他要的可不是新東西,所以最後還要給它們做上紅斑綠繡。
  得到這門絕活的時間不短了,可陳文哲還真是第壹次使用。
  接下來的事情不能著急,所以陳文哲開始為之後的計劃做準備,比如鑄造十八尊羅漢像。
  這可以說是意外之喜,因為他發現,李金鯉給找來的這六名老工人,還真是個個手中都有點絕活。
  比如翻砂工藝,這個會的人不少,但是真要做好的卻不多。
  在這半個月當中,陳文哲也了解了這些工人的情況。
  他們原來做的都是翻砂工藝,而且還都是其中的高手。
  翻砂工藝,就是“砂型鑄造”。
  也即是說在鑄造壹件器物之時,先將下半型放在平板上,放砂箱填型砂緊實刮平。
  下型造完,將造好的砂型翻轉180度,放上半型。
  撒分型劑,放上砂箱,填型砂並緊實、刮平。
  將上砂箱翻轉180度,分別取出上、下半型,再將上型翻轉180度和下型合好。
  砂型造完,等待澆註。
  這套工藝俗稱——“翻砂”。
  這也絕對是壹份好手藝,真正做好並不容易。
  在制造器物的砂型時,要考慮上下砂箱怎樣分開,才能把木模取出。
  還要考慮鐵水,從什麽地方流入,怎樣灌滿空腔,以便得到優質的鑄件。
  砂型制成後,就可以澆註,也就是將銅、鐵水,灌入砂型的空腔中。
  澆註時,鐵水溫度在1250—1350度,熔煉時溫度更高。
  然後還要經過除砂、修復、打磨等過程,才能夠成為壹件合格鑄件。
  這種工藝,用在鑄造景雲鐘上,其實也是可以的。
  不過,陳文哲不會這麽做,他要嚴格按照古法鑄造工藝,來復制壹件,最後看情況再說。
  現在不能使用這種方法鑄造景雲鐘,也不是就沒用,因為翻砂工藝可以完美的澆鑄出青銅鑄像!
  這種青銅像,在八九十年代,國內的很多鑄造廠就做過,現在很多名人銅像,都是這麽做出來的。
  80年代,漢武精密鑄造廠在開拓新產品新工藝中,就用傳統的鑄造工藝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方法,鑄制出技藝精湛、形象逼真的文物復制品、仿制品、銅像及金屬工藝品。
  1983年,這個廠與當地機械工藝研究所,復制出楚曾侯乙編鐘,其工藝達到形聲俱似的水平。
  1985年,這個廠鑄制了高3.9米、重3噸的屈原青銅鑄像。
  同年,機械工藝研究所鑄制了聞壹多青銅鑄像,高1.25米、重620公斤。
  這些工藝,正好適合鑄制十八羅漢銅像!
  有著現成的標本放在哪裏,陳文哲為什麽不借鑒壹下?
  學校要的十八羅漢,不是要流芳千古嗎?
  就用黃銅或者是紫銅來鑄造,這樣做出來的銅像,幾千年都不會壞吧?
  了解了工人的情況,陳文哲自然就會安排他們幹活。
  最先的肯定是制造木模,有了木模,才能使用翻砂工藝。
  簡單的木模,這六名工人就可以制造,他們大體做出模型,最後的修飾,由陳文哲來完成。
  雖然木模再怎麽精美,鑄造出的銅像也不會太過精細,但是,基礎不好,最後再怎麽修整銅像也白塔。
  所以,從壹開始,他就做到最好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